迁西信息网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【科普】复盘70年代大通胀起落——通胀视角下再看黄金

2022-07-14/ 迁西信息网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主要结论2022年以来海外高通胀成为市场关注焦点,这和1970年代大滞胀时期相似度很高。1970年代,美国CPI也曾大幅
白癜风的危害

  主要结论

  2022年以来海外高通胀成为市场关注焦点,这和1970年代大滞胀时期相似度很高。1970年代,美国CPI也曾大幅抬高,在1973年-1982年均维持在6%以上,最高一度达到14%高位。此外,在推动因素上也存在相似之处,包括与2次石油危机类似的俄乌冲突问题,与“大炮加黄油”类似的疫后财政补贴发放,与工资通胀螺旋类似的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,薪资高增速再现……

  而近期市场已开始交易通胀回落,美国10年期通胀预期回落到了美联储的合意水平附近。在美联储加息3次共加息150bp,原油自高位下跌约17%后,通胀问题真的就此结束了吗?我们回顾7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发生和治理经验,认为尽管本轮通胀的环境已较70年代有了优化,但高通胀的回落并非一蹴而就,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(1)地缘局势上,尤其是沙特等产油国方面变化,及相应的能源供给缓和情况(2)在衰退渐近后,美联储在货币紧缩方面能否维持以衰退换取通胀回落的坚决(3)工资通胀螺旋能否被证伪等多个方面。

  对黄金来说,70年代的经验告诉我们,黄金的顶部区间,往往对应着实际利率的底,通胀的顶。若明年CPI大幅回落,黄金亦将承压,参考月线,黄金每轮突破前高后的回调几乎均未跌破前一轮的顶部区间,黄金在1700美元/盎司附近仍有较强支撑。不过,在资源企业资本开支不足和逆全球化的长逻辑下,即使通胀回落,我们可能也难以回到过去10年的低通胀中去。在经济衰退压力进一步增大后,美联储的让步可能开启黄金新一轮的上行周期。

  70年代通胀是如何发生的?

  70年代大通胀,除了2次石油危机下供给的冲击外,60年代的财政扩张、强势工会下的工资上涨,大通胀已经萌芽。70年代初,美联储在通胀和增长间的反复摇摆,增加了在通胀中枢抬升后再度压制的难度。黄金兑付危机下,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,美元贬值压力加大,亦助推了通胀。

  财政扩张:“大炮加黄油”

  事实上,70年代的大通胀,在1966年时已经萌芽,CPI已上一台阶升至2.9%,主要受到财政扩张和工资上扬的影响。

  60年代,林登·约翰逊进而推出“伟大社会计划”,并在越南正式参战,“大炮加黄油”,财政赤字大幅扩张。1963年,在肯尼迪遇刺后,林登·约翰逊继任,并在次年赢得大选连任后,民主党获得绝对优势,在推行政策上受国会阻碍减小。1964年-1965年,林登·约翰逊推出《1964年减税法案》。前期的减税计划确实在乘数效应下带动了GDP的增长,同时也带来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关注。林登·约翰逊提出“伟大社会”计划,“向贫穷开战”,推出大量社会福利建设计划,涉及医疗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带来大量财政支出。对外,在1964年8月在北部湾事件发生,引发越南战争全面升级后,次年3月,美国在越南正式完全介入越南战争,产生大量的军费开支,扩大财政赤字规模。

  工资上扬:强势工会下的工资通胀螺旋

  60-70年代期间,工会有较强话语权,罢工频繁发生,工资水平显示出较强刚性,工资通胀螺旋已早于大滞涨时代发生。工资通胀螺旋,是指工资上涨增加了可支配收入,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并导致价格上涨。价格上涨增加了对更高工资的需求,这导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进一步的价格上涨压力,形成螺旋式价格上升。1970年后,制造业员工薪资同比涨幅维持在6%以上的高位。尽管劳动生产率下降,企业劳工成本仍维持较快增长,薪资因素的影响,是美国从仍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低通胀状态,进入高通胀状态的重要基础。

  能源供给冲击:2次石油危机

  70年代前,原油价格被当时的“石油七姐妹”人为压低,同时欧美对石油需求大幅增长,石油生产国已不满于长期低迷油价的现状。1973年10月,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。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,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,宣布石油禁运,暂停出口,造成油价上涨,期间石油价格自3美元/桶升至11美元/桶,涨价超过3倍。

  1978年底起,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并不断升级,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。伊朗停止石油出口60天,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,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/10.在伊朗出口恢复后不久,1980年,两伊战争爆发,伊拉克和伊朗石油生产完全停止。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,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。

  货币紧缩不力:美联储目标摇摆

  在进入通胀初期,外部因素扰动,美联储目标反复摇摆,使得货币紧缩效果尽显乏力。林登·约翰逊和尼克松总统都曾向当时美联储主席威廉·马丁、和阿瑟·伯恩斯施加压力。要求包括保持低利率以支付战争费用,及表示不会容忍在大选前出现经济放缓。外部扰动下,美联储在增长和通胀的目标间反复摇摆。

  货币体系变更: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

  70年代,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,导致美元不断流入欧洲国家,美国黄金储备不断下降。布雷顿森林体系下,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关系已难以维系。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暂停将美元兑换为黄金。1973年,西欧出现抛售美元,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。同年3月,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,联邦德国、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“联合浮动”,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,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。在这一背景下,汇率问题成为当时美联储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,约束增加,通胀问题难以得到联储的针对性解决。

  70年代大通胀是如何收场的?

  美国走出70年代大通胀,一方面,是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,容忍经济衰退,采取强货币紧缩政策的成果。此外,里根政府上台后打击工会、缩减政府开支,提高国内原油生产商积极性控制油价。另一方面,外部地缘上,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、OPEC生产配额制下自律性不足导致原油产量大幅增加,也在通胀下行中,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沃尔克上台:货币紧缩的高光时刻

  1979年8月,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,和过往的美联储主席相比,沃尔克放弃原来小步慢走“渐进主义”的货币政策,有决心以衰退换取通胀回落,将贴现利率升至14%的历史高位,并将货币供应量视为政策目标,重新建立起美联储信誉。

  以1979年10月会议为例,沃尔克将贴现率一次性提高一个百分点至12%,加息幅度超出预期。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、呼吁停止向“投机”活动贷款。最重要的是将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目标,放开联邦基金利率的波动范围,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。

  石油美元体系重建:地缘关系化解危机

 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,叠加国内财政赤字扩大,美元信用面临困境。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,帮助化解了美国在货币和能源两重危机。

  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冲突中,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。但在1974年国务卿基辛格和财政西蒙等人的中东外交工作后,1974年8月,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达成“不可动摇的协议”,确立了石油美元机制。沙特阿拉伯接受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,而美国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,并保障沙特国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。随后美国财政部与沙特在利雅得达成协议,向沙特阿拉伯开放美国国债的认购,并保证沙特认购时的排他性优先权。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后,美国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一达成谅解,彻底确立美元在欧佩克国家出口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中的垄断地位。“石油美元”机制正式诞生,美元变成了“石油美元”,石油变成了“美元石油”。20世纪80年代,越来越多的“石油美元”被投入国际贸易,通过商品服务贸易的结算渠道回流到西方工业国家。 、

  外部能源供给:OPEC自律性不足,大量增产

  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,1984-1986年油价出现大幅下跌,进一步巩固了通胀回落的成果。在OPEC实施生产配额制初期,成员国自律性不足。在其他OPEC国家暗中增产以抢占市场份额后,1985年底沙特放弃“机动生产商”角色不再限产,能源供给增加,进一步压低通胀。

  1982年3月,OPEC正式对成员国实施配额限制,沙特为了巩固生产配额新体系,主动扮演“机动生产者”角色,不断调整产量以弥补其他成员留下的缺口。但其他成员国并不愿真正遵守配额制,存在暗中增产情况,大幅挤压沙特在全球的市场份额。沙特不堪重负,放弃“机动生产商”的角色,不再限制自己的产量,沙特逆势增产,关注点从价格转向市场份额,国际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31.75美元/桶下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/桶,降幅达70%。

  里根上台,打压工会削减政府开支

  1981年,里根总统上台后,推出“经济复苏计划”,除了支持美联储控制货币供应量外,还通过打压工会力量,控制工资上涨的通胀螺旋效应。

  1981年在大量航管人员在工会领导下罢工后,里根解雇了近1万名罢工参与者。里根对工会的强硬态度,削弱了工会在工资方面的溢价能力,后续员工薪资涨幅显著收窄。另外财政方面,里根1981年2月推出经济复兴计划,通过减缓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,削减政府开支,降低财政赤字。并以减税的方式,推动滞胀后的经济复苏。能源方面,里根取消了国内的汽油价格和分配管控,提高国内原油生产商积极性。

  70年代大通胀对当下的启示

  在复盘了70年代通胀的起和落,我们发现本轮通胀和1970s年代存在较多相似之处。本轮通胀短期来看,是俄乌冲突对农产品、能源供给的冲击,使欧美等国通胀进一步冲高。但中期来看,疫情后的货币宽松,财政补贴后,居民异常强劲的需求,以及疫情影响下的供给不畅是通胀维持在高位的基础。更长期来看,资源企业资本开支不足、逆全球化的趋势则是通胀中枢上移的重要因素,而这背后的实质,或许是地缘政治因素在大国博弈中比重的加大。

  世界银行在6月发布的经济展望中,指出当下和1970s年代仍存在一定的差异。包括:

  (1)当下商品涨幅小,通胀基础不广泛,失业率更低;

  (2)当前有更可信的货币政策框架,中央银行提升了对价格稳定的关注;

  (3)相比经济结构僵化的1970s年代,当前经济灵活性增强、工资集中控制减少、金融抑制减弱,行业能对涨价做出更快供需调整反应,价格-工资螺旋概率下降。

  我们回顾7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发生和治理经验,认为尽管本轮通胀的环境已较70年代有了优化,但高通胀的回落并非一蹴而就,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:

  (1)地缘局势上尤其是沙特等产油国方面的变化,能源供给缓和情况

  (2)美联储在货币紧缩方面能否维持以衰退换取通胀回落的坚决

  (3)工资通胀螺旋能否被证伪等多个方面。站在当下看下半年,储蓄率下降压制居民消费、俄乌冲突的影响缓和、和美联储加息对需求的压制,有望缓解当前通胀水平。但预计回落缓慢,年底通胀水平仍将维持在6%以上。

  对黄金来说,在70年代的大通胀时期,黄金的顶部区间,往往对应着实际利率的底,通胀的顶。黄金在1980年1月和9月见顶,1981年二季度跌破震荡区间,对应通胀的见顶回落,和实际利率的见底回升,CPI同比在1980年4月见顶,在1981年二季度基本回落至10%以下。实际利率在1980年6月见底,在1980年11月转正。当前通胀回落难度不小,经济增长前景低迷,仍将支撑黄金价格。需要承认的是,若明年CPI大幅回落,黄金亦将承压,参考月线,黄金每轮突破前高后的回调几乎均未跌破前一轮的顶部区间,黄金在1700美元/盎司附近仍有较强支撑。不过,在资源企业资本开支不足和逆全球化的长逻辑下,即使通胀回落,我们可能也难以回到过去10年的低通胀中去。在经济衰退压力进一步增大后,美联储的让步可能开启黄金新一轮的上行周期。

(文章来源:国信期货)

文章来源:国信期货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