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充值 在吕梁,他就是一个传说,更是一个奇葩。他从一个粮站的仓库保管员,一路走来,先后担任副县长、县长、县委书记,最后官至市委常委,副市长。权力在他的手中,变得游刃有余,似乎,他就是为权力而生。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情,他担任副县长时,县长拿他没办法,担任县长时,县委书记又拿他没办法。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,但这却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。 他,就是曾任吕梁市委常委,副市长的张中生。在吕梁,他有“吕梁教父”之称。这无疑是对其在当地权势滔天的一种讽刺,从另一个侧面也不难看出,张中生对权力的占有欲跟掌控欲有多么的强烈。也许正是这无休止的索取,最终导致其滑向罪恶的深渊而不可自拔。待到回头时,已为时已晚。 从官方公开的信息显示,张中生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,父亲曾参过军,转业后做了一名裁缝。张中生并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,初中一毕业,便进入县粮食局仓库做了一名保管员。粮食局仓库保管员基本上没什么事情,基本上就是打扫卫生,偶尔有领导下来检查工作的话,会忙一点,不过,说实话,领导一年到仓库检查工作不会超过三次。 基本上开会的比较多,那个时候,张中生17岁,对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中学生来说,走向社会所要面对的实在是太多了。不过这一切,对于张中生来说,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。在学校,张中生因为脑子灵活,而被同学冠以"智多星"的称号。 也正是张中生的活络,使其在粮站内混得风生水起。跟张中生共过事的工友,提及张中生,都是一个字"仗义"。当然,这个时候的张中生还未走上领导岗位。活动范围只能限制在粮站内四角的天空张中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,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。他也不想做一辈子的仓库保管员,因为那样有点浪费人生。 因为工作并不是很忙,张中生有大把的空闲时间。说张中生是智多星,不仅仅是因为其脑子活络,还因为其注意粮站内的信息。说是信息,其实不过是工作人员闲暇时的聊天。也许是无意,也许是巧合,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这就是信息在不同的人手中,它的价值也就不同。当张中生无意中听到一个副县长的亲戚还在乡下养猪的信息时。张中生心动了,张中生暗想机会来了。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粮食局还有一个附属单位,粮油加工厂。加工粮油而产生的土粮饲料,正是猪的最爱。七十年代,一般很少有人去花这个冤枉钱去买着土粮。不是不想买,而是没有那钱。相信50后、60后、70后,甚至于80后,都依稀记得清楚,那个时候,猪基本上就是吃家里的一些残羹剩饭,待到年关的时候好改善生活,当然了,有的是为了贴补家用,大多数是贴补家用。 张中生是一个有心之人,有了这样一个信息,那位副县长的亲戚,自然就成了张中生攀附的对象。县城也不大,想要打听一个人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更何况说,还有一个扎眼的副县长亲戚呢,一问便知。这也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"穷居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"吧! 我们经常说伸手不打笑脸人,送上门的好事,哪有拒绝的道理。副县长的亲戚也是乡下人,没见过什么世面。张中生三言两语便将其拿下了,这也是张中生的过人之处。当张中生说,可以想办法搞到土粮时,对方更是感激的不知道说什么好。因为这个事情,也跟自己的亲戚说了几次,但都被顶了回来。 亲戚有亲戚的难处,一些事情亲戚也是不方便出面的。对方问及价钱时,张中生的回答更是让对方感激涕零。因为张中生的回答是"先用吧,这东西放在粮站,迟早也会扔掉,百姓养猪也不容易。价格以后再说。" 张中生的话,无疑给对方吃了一剂定心丸。因为张中生已经将粮站内的领导基本上摆平,这点土粮对他来说,不算什么事情。一来二往,张中生便跟对方熟悉了。这是张中生的一个跳板,更是张中生人生当中的一个里程碑。 1983年,张中生被提拔为中阳县食品公司总经理。这是张中生正式走上领导岗位的开始,因为事先没有任何的征兆。张中生的提拔很突然,这让粮站内的一些人有点诧异。其中的缘由,也只有张中生自己心里清楚。尝到甜头的张中生,开始明白,官场中,人脉的重要性。从仓库保管员到食品公司总经理,张中生成功地实现身份的转换。 新的单位,新的环境,新的同事,这一切,对于张中生而言,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。所有的一切,都要重新开始。对张中生而言,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毕竟,这是第一次。张中生的努力并没有白费,恐怕就连张中生自己也没有想到,自己会这么快得到回报。八十年代,县食品公司,相对来说,权力还是很大的。特别是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来说,依旧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模式。 权力,让张中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它的能量与强大。因为张中生这匹黑马的横空出世,打破了食品公司原有的平衡。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是暗流涌动。因为手中的权力,张中生胆子也开始变得大了起来。手中有权,张中生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及职务上的便利,扩大自己的人脉圈与关系网。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张中生并没有白忙活,因为张中生脑子活络。加之食品公司又是带有官方性质的小仓库,这个时候,食品公司已经不在猪饲料打交道,但是张中生却是有自己的想法。熟知市场行情的张中生心里清楚,饲料一到年底,肯定会大涨。 因为之前与粮食局一直是合作关系,粮油加工的土粮最后都是经过食品公司之手卖出去的。张中生调任食品公司一把手之后,食品公司便改变了之前的经营模式,直接到外地收猪。说来也巧,这个时候,在食品公司手中还有一批饲料未来得及处理。张中生便想着囤积起来到了年底卖个好价钱,充实自己的小金库。 小金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各个单位都很常见,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。不曾想,这事还是让人捅了出来。县审计局的人很快便对食品公司的账目进行了审查。张中生心里清楚,这是一次博弈,如果说这次掰手腕输掉的话,那么以后自己将更加无法立足。 这个时候,张中生平日里经营的人脉圈开始发挥了作用。以至于张中生面对审计局的工作人员时,并没有丝毫的慌乱,反倒是说,你们今天审计局来,明天纪委,后天检察院来,食品公司还怎么开展工作。到最后,事情也是不了了之。据知情人透露,事情被某位领导出面压了下来。 饲料风波总算过去了,张中生并没有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倒台。反倒是不久后,便调任中阳县工商局,任职一把手。在此后张中生的职场生涯中,几乎是每两年一个台阶。两年后的1987年,张中生转任中阳县财政局局长。这一次,张中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“财神爷”。 从参加工作到转任财政局一把手,特别是在经历了食品公司的一番风波之后。张中生也越发感觉到,要想在官场混下去,必须培植自己的人。这也是之后为什么说,张中生任职副县长时,县长拿他没办法,任职县长时,县委书记又拿他没办法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在中阳县,还有这样一个传说,如果说你要问中阳县最穷的人是谁?都会不约而同地说“袁玉珠”呗! 袁玉珠可谓是张中生的铁杆盟友,张中生利用手中的权力,将中阳县的扶贫款一股脑的改头换面,全部拨付给了中阳集团。因为袁玉珠还有一个身份,中阳钢铁集团董事长。事实上,在中阳,人们也更清楚,中阳集团真正的主人是张中生。政商联合的典型代表,张中生有权,中阳集团基本上就是张中生洗钱的一个工具。 无论是任职县长还是县委书记,张中生对于中阳集团都关怀备至。税费方面能免则免,相关补贴,能争取的也尽量争取。这就是权力在张中生手中的作用,可谓是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。对于权力的运用,张中生可谓是运用到了极致。 拿其妻子来说,原本是中阳服务公司下属的照相馆工作,但是随着张中生官职的升迁,张中生也开始逐步将妻子运作到了某银行上班。直至后来又变身中阳县政协委员,县政协副主席。一番运作下来,妻子也算是完成了华丽的转身。 其实,从张中生的成长轨迹来看,我们不难发现,张中生的官场生涯,基本上没离开过中阳。从参加工作,到官升副市长,也都没离开过中阳县。 从2003年开始,煤炭行业开始进入一个“黄金发展期”。也正是在这个时期,张中生利用手中的权力,大肆敛财。暴利驱使更多的人愿意去伸手一搏,曾几何时,在中阳,私挖滥采蔚然成风。用中阳一部分知情人的话说,凡是敢私挖滥采的,哪个背后没点背景啊!别看整天电视报纸上,喊着打击私挖滥采。真正能打击到他们吗? 恐怕是不等打击,人家早就得到消息了。事情也确实如此,严峻的现状促使上面不得不下决心,对一些小煤窑进行整合。这也就是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“煤矿资源整合”。资源整合的初衷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,而非疯狂的无序开采。到了张中生这里,便成了另一番景象。 因为煤炭的高回报率,不仅仅是私挖滥采蔚然成风,就连政府部门也有人染指其中,其主要方式便是集资入股。曾经是中阳县统计局局长的高智广便是其中一个,因为其在卸任统计局局长之后,便举债承包了县里一座生产能力比较可观的煤矿。2000年时,高智广所承包的煤矿被告知,因其证件不全,要停产整顿。 而此时的张中生正值中阳县委书记,用当时内部人士的话来说,什么证件不全,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,张中生巧取豪夺的一种手段而已!官字下面两张口,怎么说都有理!天真的高智广真以为自己的煤矿证件不全,先后往返市里与省城之间,待到证件办理好时,又被告知因为政策原因,需要重新回县里办理。 想来真的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!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事实上,对于张中生的举报,早就有坊间传言被某位领导出面干涉而压了下来。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,张中生于2013年退休,一年后被查,2015年被宣布正式立案调查。 最终,张中生还是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。因为其有立功表现(检举了某位领导)而被判处死刑,缓期两年执行! 声明: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联系/投稿邮箱:service@shxyo.com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